“校地联姻 财富启航”中央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高校人才富民走亲活动圆满落幕——深化校地合作 赋能县域发展


为强化校地合作纽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2025年7月7日至7月10日,中央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在昆明市富民县成功开展“校地联姻 财富启航”高校人才走亲活动。此次活动行程紧凑、内容丰富,通过座谈交流、深入调研、经验分享等形式,深化了校地联系,明确了以双语翻译服务助力当地发展的合作方向,为富民县发展注入了高校智慧与力量。

座谈共话合作 调研深入基层
首日对接
上午,在富民县散旦镇召开专题座谈会,校地双方围绕深化合作领域、探索共赢模式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中央财经大学授予富民县乡村振兴人才服务站,成为该所高校在云南省首个挂牌的地区,为后续双方加深合作奠定基础。下午,学院师生们转场至赤鹫镇半山耕云进行实地调研,期间对赤鹫镇旅游资源禀赋、红色文化禀赋、产业发展需求进行了深入了解,为撰写调研报告积累了丰富素材。


走访特色农业 探寻产业脉络
次日聚焦
学院师生们重点考察了富民县的特色农业产业,先后走访了大营街道的大秀山苹果种植基地以及款庄镇的胶泥土大米种植基地、茭瓜种植基地、蓝莓基地等多个点位。通过实地查看、听取介绍、交流访谈,详细了解了当地特色农产品的种植技术、产业规模、市场销售及发展瓶颈,为精准提供人才智力支持积累了第一手资料。


感受乡村新貌 深化人才联结
三日行程
上午,学院师生们调研了富民县兴达美术工艺有限公司,了解富民县非遗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和工艺美术人才培育情况;随后前往罗免镇,实地感受美丽乡村建设的生动实践与成效。下午,师生们转赴赤鹫镇,探访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东山学舍。当晚,学院师生们走进富民县第一中学,中央财大学的朱静溪、仪卓琳、何弦雨三位学生代表向中学的高二年级学生分享了大学生活体验与高效学习方法,现场气氛热烈,给富民一中的学子带来一堂宝贵的经验分享课,让在场学子受益匪浅。活动还举行了重要的人才聘任仪式:富民县聘请中央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冯俊波和副书记王珊珊担任“富民县产业导师”,为富民县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同时,聘任三位进行分享的学生代表担任“富民县引才推介官”,为招才引智工作当好联络员,搭建起校地人才交流与引进的新桥梁。


传承红色基因 调研文化阵地
收官之日
最后一天,师生们怀着崇敬之心参观了红军长征过富民纪念馆,走进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聆听革命先辈用热血忠诚谱写的壮歌,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精神洗礼,心灵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与涤荡。随后,师生们调研了富民县“五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科技馆),深入了解当地历史文化资源禀赋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对“一方水土养一方文化”有了更加深切的体悟。


双语服务助力 合作纽带强化
实践成效
至此,为期四天的“校地联姻 财富启航”中央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高校人才富民走亲活动圆满落幕。本次“走亲”活动不仅行程充实,更取得了实质性成果。校地双方领导共同为“中央财经大学驻富民县乡村振兴人才服务站”揭牌,设立全省首个中央财经大学乡村振兴人才服务站,学院师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特别是在旅游项目推介、红色文化资源挖掘等方面,提供了高质量的双语翻译服务,有效提升了富民县相关资源的对外传播能力。通过聘任“产业导师”和“引才推介官”,为富民县带来了高校的智力资源和人才支持。此次活动显著强化了中央财经大学与富民县的合作纽带,为富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升级、文化传播及人才队伍建设注入了新动能,也为高校师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锻炼平台,实现了校地互利共赢、共谋发展的目标。
下一步,富民县将以此次人才走亲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与中央财经大学的交流合作,及时梳理活动中达成的“三张清单”,推动产学研项目精准对接,让人才智慧与本地发展需求深度融合;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邀请更多专家学者、行业精英走进来,组织本土骨干走出去学习取经,让“人才走亲”走出长效、走出实效,为县域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智力动能。
编辑:张茂德、贺王旺
审核:周盈、杨小力

暂无评论,你要说点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