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富兴业 智取未来——富民县人才工作综述(2021-2023)
才富兴业 智取未来
县人才工作综述
一、富民基本情况
富民,地处昆明主城区西北部,距主城23公里,辖区总面积993平方公里,全县常住人口15.15万人,自古为四川、滇北入省会——昆明之要津,素有“滇北锁钥”之称。因生态环境优良、土壤肥沃、气候宜人、百姓生活殷实,故称“富民”,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游历富民时,盛赞富民“桃花流水不出人间,云影苔痕自成岁月”。
历史的富民,底蕴深厚、荣光无限。富民历史悠久,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在富民设秦臧县,元朝至元12年(公元1275年)设富民县,至今已有740余年的历史。富民人杰地灵,以九峰山为代表的药师佛宗教文化闻名中外,《红昭和饶觉席那》、斑铜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艺术大师廖新学、抗日名将严家训等为代表的历史名人文化品牌响亮,红军长征两次过富民,留下了红色印记。
今天的富民,挺立潮头、活力无限。富民是一座敢为与善成的城市,一座开放与包容的城市,政通人和、社会安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202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117.42亿元,同比增长3.3%,增速高于全国(3.0%)和全市(3.0%)水平,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
二、人才工作综述
人才是城市的活力源泉,也是发展的第一资源。近年来,富民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的精神,以及中央、省委、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着力在引人才、育人才、用人才、留人才方面下功夫,主抓“六支人才”队伍建设,系统构建人才政策体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广大人才干事创业,投身富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热潮。截止2022年末,人才资源总量1.65万人:其中,党政人才1092人,经营管理人才2749人,专业技术人才5571人,高技能人才582人,农村实用人才5737人,社会专业工作人才779人。地区人才密度10.90%,人才贡献率29.61%,近三年来,引进各类人才500余人,高层次人才队伍日益壮大,为推进融城发展、螳川花园城市品牌建设贡献人才力量。
01
明确方向,提升人才强县引领力
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富民县委始终以党的建设统揽人才工作,定期谋划部署,强化顶层设计,与全县发展中心工作全盘统筹、一体推进,全力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步入“快车道”。
坚持党管人才,优化顶层设计。出台《富民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22-2026)》,明确“十四五”时期人才工作思路,层层分解压实人才工作责任,细化人才培养目标,发挥人才队伍优势、工作基础优势和党管人才体制优势,为加快实现人才兴县、人才强县目标提供明确方向。
完善组织架构,明确工作职责。成立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全县各级各部门人才工作,推动“一把手”抓实“第一资源”。充实调整39家成员单位,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压实工作责任、凝聚工作合力。党委“一把手”带头落实党管人才政治责任,定期研究人才发展战略,推进重大人才工程、出席重要人才活动,带头走访慰问专家。大力营造尊才、敬才、爱才的风尚。
创新工作格局,健全人才体系。聚焦富民县五条重点产业链发展实际和需求,立足“人才服务产业、产业带动人才”的理念,出台《富民县开展重点产业“才富行动”(2024-2026)的实施方案》《富民县加快重点产业人才引培支持措施(试行)》,创新构建人才引培“1+1+N”政策体系,着力强化人才外引、内培、用好、留住、激励、服务等体系性措施;建立全方位人才服务网络,全县各层级人才联络员队伍78人,保障各行业人才服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02
广纳英才,铺就富民产业发展路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产业要高质量发展,决定条件是人才。富民县始终把人才作为城市转型升级的关键,坚持用抓产业发展的思路举措来抓人才工作,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形成“以才兴产,以产聚才”的良性循环,以特色产业优势构筑人才竞争优势。
加大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富民县深入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组织推荐企业申报昆明市数字经济发展扶持项目、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资金项目等。三年以来,企业投入研发经费3.87亿元,获得省市各类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奖补、研发投入补助等经费1002万元,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户,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户,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4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8个。
借力外脑智库,助力产业升级。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智力优势、资源优势,富民县聚焦五条重点产业链发展实际,从高校、企业等行业领域聘请77名高层次人才作为富民县“产业导师”“产业顾问”“招商大使”;成立钛产业发展研究咨询委员会,聘请28名专家人才为委员,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协调项目引进、开展技术指导、实行结对帮扶、组织专题讲座等,积极参与全县中心工作建设,推动富民县产业提档升级。
人才组团帮扶,产业提档升级。以“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为契机,2021年以来因村制宜,选派3批共228名人才对全县73个涉农村(社区)开展结对帮扶,通过定向服务、人才项目引领、借力合作支持等方式,发挥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优势、资源优势,助力现代农业发展、集体产业壮大、社区文化繁荣、社区基层治理和生态宜居建设。截止目前,选派人才共计到村(社区)开展指导5715次,培训34760人,帮助村(社区)引入资金3000余万元,帮助村(社区)实施项目100余个。
03
引育并举,打好培育人才组合拳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强化现代化人才支撑,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富民县善于“借力”“借势”“借智”,贯彻落实各级人才工作部署,推动各方人才聚集,开创引才聚才用才新局面。
培育实用人才,激发内生动力。实施“黎阳牌”系列重点人才和重要人才载体培养工作,三年来,培育本土重点人才42名,建设本土重要人才载体24个。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5041人,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训1174人,培养891名“田秀才”“土专家”获得新型职业农民职称,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82个、市级以上家庭农场11个。
深化校地合作,推进产才共融。深入推进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合作,与省内外6所科研机构,国内外、省内外20多所高校开展合作,实施教育“三名工程”,推进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建立校企研学实践基地,促进产学研共融,进一步扩大富民县新发展“朋友圈”。近年来,实施科技驱动发展,创建富民县预制菜研究中心,启动云南省人力资源管理学会富民工作站建设工作。三年来,全县新落地2个省级专家基层工作站、1个博士后扶持站,7个市级医疗专家基层工作站。
在外人才回乡,共商发展大计。以“干部回乡规划乡村振兴”行动为契机,以乡情为纽带,邀请富民籍在外干部、乡贤、乡村青年等人才“衔泥归巢”,充分发挥在外人才能力素质强、人脉资源广、思想观念新、群众声望高的优势,共商家乡发展大计、共话家乡美好蓝图。今年以来,全县先后举办乡贤代表、青年人才等座谈会30余次,参与人数1000余人,收集关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党建引领、营商环境、项目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意见及建议100余条,为全县35个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发展提供创新思路,为网格化社会治理、乡村人才回引、镇域营商环境打造提供宝贵意见,为群众办理实事小事300余件。
04
优化服务,创优人才环境生态圈
树高凤自栖,花香蝶自来。环境发展是影响人才成长、聚集和作用发挥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富民县积极创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建设人才聚集洼地,打造人才资源开发高地,吸引众多人才来富干事创业。
畅通交流渠道,工作广开言路。富民县围绕助企“八大功能”,建立“三项制度”,开展“三项”活动,以“民企会客厅”为载体,持续完善党政企沟通机制,组团式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促进合作发展,精准开展企业服务,开展人才政策宣传以及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等相关工作,了解企业用人需求,帮助企业解决人才队伍建设问题。今年以来,共召开企业座谈会10期,走访企业120余家,收集民营企业家意见建议50余条。
聚焦主动服务,惠企政策“上门”。县委、县政府重点围绕要素保障、财税服务、人才服务、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等方面,帮助企业分析需求、匹配政策,确保精准推送、灵活运用、享受红利。三年以来,开展惠企政策宣传34期,累计服务732次,多家职能单位联合组织举办招聘活动42期,累计服务企业473家,推荐就业岗位35874个,达成就业意向2055人。
加强住房保障,人才安居乐业。进一步统筹推进富民县人才住房建设,完善制度管理,强化房源筹集,盘活基本存量,采取相对集中、多点布局的方式筹集、建设人才住房174套,为88家工业园区企业职工解决住房600余套,进一步提升各类人才在富民干事创业的获得感、归属感、幸福感。
百舸争流千帆尽,乘风破浪正当时。富民县委、县政府将紧抓人才这个根本大计,大力打造包容开放的人才发展环境,构建引才强磁场,在合作共赢中聚集人才,在改革创新中用好人才,在奋进担当中成就人才,在优化环境中服务人才,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在富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
来源:县委人才办
编辑:赵珺琪
审核:吉旭
终审:李俊波
暂无评论,你要说点什么吗?